97国产dvd/欧美日日爱/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级黄色网址 - 亚州成人在线观看

  • 日期: 9 August, 2012
  • 來源: 科學網
  • 類別: 行業新聞
    科學網訊(記者 成舸)9月5日,我國第一座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建成的橋梁在長沙通過湖南省住建廳組織的驗收。包括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專家組認為,該橋梁達到同類橋梁建造的國際先進水平,其積累的設計理論和施工技術具有極強的探索示范價值,為該新型混凝土材料在我國的工程應用奠定了基礎。
該橋位于長沙市北辰三角洲,是一座跨街天橋,主跨36.8米,一跨過街,橋下車行道不設橋墩,重量較原普通混凝土方案減輕近1/3,承載和長期性能更是大幅提升。

    該橋由湖南明湘科技有限公司承建,湖南大學承擔結構研發設計及技術支持,于今年1月8日建成并投入使用。這也是國際上首座采用全預制拼裝工藝建成的超高性能混凝土車行箱梁橋。

    湖南大學提供的資料顯示,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上世紀90年代由法國人研發的一種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其強度、耐久性、韌性分別可達普通混凝土的5倍、10倍、100倍以上,水泥用量卻僅約為后者的二分之一,骨料用量則更低。目前,由于普通混凝土的比強度較低,混凝土橋梁的結構跨度和高層建筑的結構高度已近極限。RPC材料為突破上述限制提供了可能,一經出現便引起國際土木工程界的矚目。

   “通俗地說,RPC是全球最結實、最強韌的一種混凝土,在許多工業和民用領域應用前景廣闊。”明湘科技董事長吳羅明告訴記者,該公司已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RPC材料制備和優化技術,其生產的RPC構件現已用于長沙地鐵等工程,并引起了國防、高鐵、海洋工程等多個領域單位的密切關注。 

     據驗收專家組成員、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總工程師冷發光介紹,RPC作為當前土木工程材料領域的新研究熱點,少數發達國家已有工程實例,國內雖也有數十家單位開展研發,但主要仍側重于材料端,尚缺乏用這種新材料整體建造橋梁的應用先例。即使在零散的工程應用中,材料和結構也結合得不夠好,使新材料的優越性難以充分體現,“長沙這座橋梁有效把上面的問題解決了。” 

      擔任驗收專家組組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聶建國表示,該橋實現了新材料與新結構的有機結合,其成功修建為國內超高性能混凝土橋梁的推廣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工程示范,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其開創的產學研合作創新模式,尤其值得當前國內土木工程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