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018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在湖南長沙隆重召開,大會以“識大勢、謀大局、砥礪奮進”為主題,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展示了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成長壯大,來自國內外業內及行業相關人士相聚岳麓山下、橘子洲頭,同識大勢、共謀大局。 大會邀請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湘生、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黃寶林、國家發改委絲路國際產能合作促進中心戰略研究部主任關鵬、國資委建材機關服務局局長張輝、中國硅酸鹽學會副秘書長譚撫、湖南省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執行會長易漢文、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原材料工業處處長陳軍、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何剛強、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郭學紅等相關政府部門及企業領導參會。出席此次大會的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相關領導有會長吳文貴、執行會長徐永模,副會長姚燕、紀友紅、孫建成、田玉波、邱風雷、汪國華、李維、梅向福、丁躍華、楊寒冰、邵俊、姚元君、崔琪、韓先福、徐洛屹等。大會還邀請了張樹凱、廉慧珍、曹生龍、覃維祖等一直關心行業和協會發展的行業老領導、老專家,出席會議的還有北京、廣東、湖南、浙江、山東、江蘇、湖北、安徽、陜西、深圳、武漢、成都等部分省市兄弟協會的會長或秘書長,共計1100人出席了當天的行業大會主會場。 吳文貴會長首先代表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對大會的承辦及協辦單位的大力支持致以誠摯的感謝,對各位會員代表、各位同仁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每年定期召開,為各位會員提供溝通信息、相互交流的平臺;在房地產行業承壓下行、行業同質化競爭持續加劇、環保壓力持續增大、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的大背景下,將大家共聚一堂一起研究行業面臨的挑戰、共商應對的舉措。吳會長表示隨著國家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國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也迎來很多新的機遇。我們要認真研究國家戰略和政策,努力把握機會,更好地促進行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發展質量的提升。吳會長表示在大家戮力同心、集思廣益的交流碰撞下,定能夠厘清我們面對的形勢任務,一定能夠明晰行業企業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一定能夠在引領行業應對挑戰、搶抓機遇方面取得豐碩成果。最后吳會長期待今天到會的各位會員代表、各位同仁能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群策群力,建言獻策,為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貢獻;同時也衷心地希望大家通過這次會議都能夠有所收獲、不虛此行。 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何剛強副總裁為大會致辭,他表示,當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處于“最壞”和“最好”相對并列平行的關系。“最壞”,企業惡性競爭,原材料價格猛漲,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嚴重影響行業生存與發展;“最好”,環保倒逼行業轉型升級,行業自律合作逐漸成為主流。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滿懷信心,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推動全行業形成共識迫不及待;讓混凝土產業回歸理性發展,改善其產業的生存與發展環境,提高行業自身的尊嚴與價值勢在必行;“調結構、促轉型”重塑行業新生態是我們永恒的課題。最后何剛強介紹了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簡單情況,并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黃寶林為大會作了致辭,他首先對此次大會在湖南長沙召開表示熱烈歡迎,對各級領導、行業專家、技術工作者對湖南省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黃廳長介紹了湖南省工業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現狀,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改革去杠桿的影響,湖南省投資增長明顯放緩,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仍保持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已經成為湖南省工業的一個重要支撐。黃廳長表示借助此次大會的召開希望大家能積極參與討論,為政府相關部門進一步研究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發展政策獻計獻策,政府部門也將對行業發展進行全面評估,加強指導與引導;同時協會也要繼續做好橋梁與紐帶,規范行業企業發展行為,大企業集團要發揮領頭作用起到社會示范效應。 行業表彰及榮譽授予結束后,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執行會長徐永模主持接下來的報告環節。會議邀請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作宏觀經濟方面的專題報告,吳文貴會長為陳道富所長頒發了大會特邀講座證書。陳道富副所長的報告題目為《經濟轉型中的宏觀調控、政策協調和穩定預期》。 陳所長首先從全球經濟、政治現狀入手,進行了世界及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全球貧富差距嚴重,反全球化抬頭、傳統精英管理面臨困局,更加重視非經濟因素。經濟變遷、制度變遷、技術變遷令生產資本、社會制度框架、技術-經濟范式發生了深刻變革。中國實體經濟是在缺乏產能擴張下的新舊動能轉換,制造業調整已較充分,但周期向下,宏觀、微觀和預期出現明顯偏離,具體表現為:中小企業退出的較為充分,市場集中度在提高,盈利性有所改善;互聯網經濟的負面沖擊已較充分釋放;消費占GDP的比重已較大。 中國宏觀經濟前三季度有部分宏觀數據出現較大偏離: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的貢獻達到78%,但累計值和同比值出現較大偏離;企業效益的累計值和同比值偏離;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下行與設備投資的高增長背離。行為變異,宏觀調控效力下降:企業利潤對制造業投資的拉動時滯變長、彈性較低,企業擴大投資變得更加謹慎;財政支出乘數下降;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不暢通,融資難融資貴。各種行為變異導致宏觀調控預期與現實出現較大落差。 最后,陳所長提出了在轉型、行為變異下政策設計、宏觀調控和穩定預期管理的方向與手段。他指出重大的結構調整方向、路徑和政策實際是關鍵,宏觀調控是在特定結構下、基于微觀活力的環境創造;常規管理、危機應對和轉型過度制度和政策設計要重視資本約束和政府信用,考慮道德風險和系統承受風險能力,通過市場分割、市場管制和行政手段尋找市場與非市場間的平衡;尋找信任載體進行預期管理,預期背后是信任,是理所當然,路在腳下,通過社保、稅收、資金等具體的政策和改革引導預期。 徐永模執行會長作了《創新維艱 砥礪前行》的大會主題報告。徐會長的報告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認清大勢、謀劃大局;第二部分為創新維艱、砥礪奮斗。 第一部分徐會長首先從行業發展基本面及發展趨勢展開,提出要謀劃大局需要認清大勢。近10年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很快,體現在企業數量、規模、主營業務收入等方面的巨大變化,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行業形象大為改觀。資本市場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上市企業數量也不斷增加,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形象和動力。在產業規模大幅增長的同時,仍存在較多不足,例如中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業發展不足,企業創新能力不強。從市場需求來看,當前行業發展有諸多國家戰略支撐,國內城鎮化發展市場空間巨大;地域差異、城鄉差異導致的需求差異為各類技術和產品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市場戰略縱深;消費需求不斷提升為城鎮改造升級、環境美化提供持續性需求;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為行業開拓了國際化發展空間。行業企業發展目前呈現以下特點和趨勢:產業鏈縱向整合發展、產業相關多元化發展、由單一材料制造商向產業集成服務商發展、“走出去”國際化發展。 徐會長介紹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市場需求、產業政策、環保法規、科技創新、商業競爭模式都發生了深刻變革。國家目前的大政方針例如中央環保督察、藍天保衛戰、“兩山論斷”、供給側結構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綠色建筑、固體廢物處置與綜合利用等等都是根據經濟發展、市場需求的變化逐步制定出臺的,同時這些政策又在推動產業發展方向的轉變。例如供給側結構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綠色建筑內涵不斷演變,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細化和增加。 市場中風險不可避免,不確定性始終存在,但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表明,改革創新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國家一系列深化改革開放和穩定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不斷出臺,可以預期,“十三五”末至“十四五”中期行業穩定發展的需求得到保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行業結構調整和創新發展提供的歷史機遇期不容錯過。 基于對行業基本面的分析,以及行業、企業創新發展的觀察和思考,徐會長認為混凝土與水泥行業今后的路可以用概括為“創新維艱、砥礪奮進”。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活躍時期,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大量涌現。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業、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節能技術、綠色、只能、環保等等正在加速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徐會長表示跟上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是使命和責任。徐會長介紹了行業內典型大企業在持續創新方面的經驗及閃光點,這些企業正是依靠持續創新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優勢。 行業目前正在發生著基于新產品的競爭、基于企業規模優勢的競爭、基于產品成本的競爭、基于產品多樣性的競爭、基于產業價值鏈的競爭、基于個性化定制的競爭,企業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中需準確定位、發揮自身優勢。 徐會長介紹了將對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的技術創新和一旦突破將顛覆行業現狀的技術,其中將對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的技術創新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信息化、智能化、新材料、超高性能材料、增材制造、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一旦突破將顛覆行業現狀的技術在2017年行業大會上提出的裝飾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強度與水化熱可調硅酸鹽水泥、混凝土與外加劑大數據平臺、規模化低成本高強輕骨料、混凝土表面改性與修補材料六個方面的基礎上,又補充提出了裝配式建造技術與預制構件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智能自防護混凝土三個方面。 最后,徐會長提出了將來的企業競爭模式:新材料、新技術競爭,基于平臺和平臺資源的競爭,基于國際化的競爭,基于產業資源優勢的競爭,持續創新能力的競爭,基于知識產權的競爭。 下午,行業大會進入分論壇環節,多個專業專題會議同時召開讓與會嘉賓難以抉擇,每個會場幾乎都座無虛席,干貨滿滿的會議為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代表奉上了一場“饕餮盛宴”。